蛋糕店蛋糕店,中国蛋糕店,中国蛋糕店,各地蛋糕店,异地蛋糕店蛋糕递送
您现在的位置: 青海 > 海北 > 海晏县蛋糕店 诚邀蛋糕店加盟

青海海北海晏县蛋糕店

鲜花配送范围:青海湖乡 三角城镇 金滩乡 西海镇
蛋糕网.com蛋糕店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均设有配送店,蛋糕配送最快2小时送达,为您提供蛋糕速递,蛋糕预订,蛋糕订购,网上送蛋糕,异地订蛋糕服务。
是您给朋友恋人亲人合作伙伴订购鲜花和蛋糕的第一选择。咨询电话:18939884868
长途区号:0978邮政编码:810200蛋糕店电话:18939884868
车牌号码:青行政代码:632223(身份证号码前6位)
隶属政区: 海北行政级别:县
车牌号行政代码(身份证号码前6位)邮编人口面积驻地
青海湖乡 632223 810200
三角城镇 632223 810200
金滩乡 632223 810200
西海镇 632223 810200
海晏县位于青海省湖滨,湟水源头,北接祁连、门源,东邻大通、湟中,南接湟源、共和,西邻刚察。总人口为2.44万人,其中藏、蒙、回、土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4%。农牧业人口1.88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77.7%,总面积 4580.07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0.62%。现辖五乡二镇二十六个行政村,49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四个牧业乡,一个农业乡,二镇(三角城镇(半农半牧镇)、
    (西海镇)。县城位于县境东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县交通十分便利,315国道纵穿全境,是青海“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组成部分。1993年海北州府搬迁到该县,为海晏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主要资源有草场资源:全县共有草场面积209.12万亩,夏秋草场153.2万亩。畜均占有草场9.8亩;农业资源:全县共有土地耕地面积 2.54万亩,其中水浇地1.18万亩,浅山地 1.11万亩,脑山地 0.25万亩。农业人口平均占有土地2.93亩。农村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0.85万人,外出劳动力九百余人;林业资源:全县天然林面积45万亩,人工造林8.67万亩。矿产和动植物等资源也十分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白云岩、硅石、石炭岩、砂子、粘土、大里石、花岗岩、矿泉水等12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兽类主要有普氏原羚、马鹿、雪豹、岩羊、棕熊、狼、猞猁等20多种。野生植物主要有云杉、沙柳、柴胡、雪莲、杜鹃、青海当归等307多种。
  二、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2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4119万元,增长8.4%,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3679万元,增长35.2%,拉动经济增长9.8个百分点,是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4023万元,增长5%,拉动经济增长 1.9个百分点。
    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039万元,增长 20.5%,增收177万元,其中,中央收入完成153万元,增长7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1万元,增长 12.1%,财政支出规模达到4923万元。
  三、农牧业生产
    2003年,全县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农牧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共育活仔畜135283头只,成活率89.48%。较上年提高 0.39个百分点,总增各类牲畜127431头只,总增率为33.96%,较上年增长 0.93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127999头只,出栏率为34.17%,较上年增长 1.14个百分点;共出售各类牲畜111046头只,商品率为29.59%,较上年增长 1.1个百分点。到2003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存栏牲畜374721头只,其中适龄母畜17751头只,母畜比例 47.37%,较上年增长1.26个百分点。
    畜牧业产业继续以加快牲畜周转,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畜种质量为基点,积极推广牦牛复壮和藏种公羊本品种先育工作。三月份从大通种牛场引进含1/2野血牦牛种公牛60头,八月份从祁连县引进藏系种公糕2894只,并组建白牦牛核心群1群50头。
    牛羊育肥形势喜人,2003年,牛羊育肥贩运以“西繁东育”“自繁自育”的方式,加大牛羊育肥的科技含量,全县涌现出924户育肥户和20户贩运户,共育肥销售牛羊66518头只,贩运牛羊6954头只,共获销售收入2266.22万元,其中 ;牛羊育肥收入 2033.22万元,同比增长244万元,贩运收入 233.45万元。同时,相关部门牵头与草原兴发协调签订羔羊收购合同,共完成羔羊出售52871头只,实现收入598.28万元,人均增收99.65元。
    畜疫防治扎实有效,畜疫防治工作是畜牧业生产与农牧民增收的一个基础环节,经全县各级农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畜疫防治任务,对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两起猪W病,采取了“早、快、严、少”的灭病措施,共捕杀猪14头,果断彻底的进行焚烧深埋,消毒面积5800平方米。并对五乡一镇再次免疫注射,共免疫猪2215头,在抓好重点疫病防治的同时,继续加强绵羊痘、炭疽、猪瘟等常规的防疫工作,全县共注射各类疫苗240.65头只(次)。消毒圈舍53.81万平方米。继续坚持“防检并重、以检促防”的方针,年内共检疫各类牲畜909头(只),肉类18.1吨。
    不断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共建成草原节水灌溉基地8250亩。支渠配套2850米,解决了1500人和 0.5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草地围栏23.2亩,围栏封育18.7万亩,建成两用暖棚160幢,高标准羊用暖棚105幢,配套羊圈105处,截止2003年底,全县各乡镇兽医站标准化建设进入竣工阶段,并在2004年投入使用。
    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取的新进展。继续以“减粮、减油、扩草料“为思路,逐步向粮、油、豆、草多元化方向发展,年内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5447亩,同比减少7441亩,其中粮油播种面积分别为11633亩和5573亩,同比减少5019亩和180亩。推广良种作物12546亩,串换良种29.4万千克,粮油良种化程度分别达70%和79%。种植蚕豆1000亩,试种药材460亩,甘蓝型油菜1000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7471亩。建成科技示范村1个,示范户50户。
    2003年全县共完成各类造林任务8.67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8亩,封山育林5.07万亩。退耕还林草3.2万亩,其中造林种草1万亩,荒山治理2.2万亩,涉及三乡一镇15个行政村13个社。封山育林1.57万亩。实施“三北”防护林3.9万亩。义务植树15.2万株。人工林病虫害防疫 2.2万亩。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依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林业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四、工业生产
    工业经济呈恢复性增长。2003年,继续推进企业重组和“以工富县”战略,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开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华电海晏分厂完成投资项目,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产销两旺。原联营铁合金厂实现了产权转让,新建特种铸钢厂投入试生产。到2003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500万元,增长67.7%,实现工业增加值1284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增长99.7%,实现销售产值6269万元,产销率87.4%。经济效率明显回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大幅度增加,2003年共生产硅铁6326吨,增长 59.3%;冻畜肉1328吨,增长38%;网围栏1548吨,增长 245.5%;铬铁1630吨,增长213.5%;红砖710万块,增长 1.4%。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9%,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个百分点。
    乡镇私人企业发展较快,2003年,全县经济贡献较大的私营企业有金宝农畜产品供销公司,岗坚网围栏厂、海晏县铬铁厂等。金宝农畜产品供销公司年内生产销售产量114吨。岗坚网围栏厂实现408吨,海晏县铬铁厂生产铬铁1630吨。另外,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970户。从业人员1239人。注册私营企业达16户,从业人员288人。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旅游业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海晏县把旅游业作为县城新的增长点来精心培育。2003年争取省州政府的有关部门对沙岛景区开发的支持,在搞好各景区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和北京同德投资股份公司签订沙岛景区合作开发协议。到位开发资金750万元,合股成立青海湖沙岛生态旅游开发公司。与青海西陲古城旅游公司达成投资300万元的环湖东路下巴台嘴景区开发协议。使海晏县的旅游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200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97.7万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2003年海晏县抓机遇、争项目、促发展,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6893万元,增长22.5%,确保了20%的增长速度。其中:建设投资5248万元,城乡私人投资910万元,更新改选672万元;城镇集体完成投资63万元。2003年全县新开工项目24个,主要有哈勒景公路、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哈勒景草灌工程,退耕还林项目,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工程、藏区政权建设、乡镇“三站”、哈勒景寄校、阿尕图小学、金滩卫生院、企业技改等建设项目,交通、农牧业基础以及文教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县城电网改造、王洛滨文化广场、商住楼、县城道路排水、主要街道和小区照明工程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镇建设投资规模达1500万元以上,市政设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县城面貌明显改观。
  六、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体育
    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基础教育和民族教育逐步加强,“两基”攻坚继续推进,2003年完成三角城镇、哈勒景乡“普九”初验。
    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8所,其中民族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3262名。适龄儿童及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1%和92%。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以文化中心户为主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投资17.5万元建成社区健身广场,投资48万元建成老年活动中心。全县积极参加州庆和第二届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活动,协助省州有关部门圆满完成了张健横渡青海湖和第二届环青海自行车赛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海晏知名度。广电工作不断加强,2003年完成了投资20万元的有线电视网主开网改造工程,全县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6%。
  七、卫生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卫生工作坚持一手抓“非典”预防,一手抓卫生改革与发展,建立和完善疫病预防体系。积极推进亿万农牧民健康教育普及和农牧区中小学健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新型的公共卫生监督和预测体系,依法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积极地创建农牧区卫生工作先进县活动,按先进县活动的目的、内容、标准、方法及要求在卫生系统内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经自查35项考核指标中有30项指标已达到考核标准。2003年全县继续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以“优质服务”为主题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4‰,计划生育率达96.4%,达到了三个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八、城乡人民生活及再就业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农牧区税费改革运行平衡,坚持“一定三年不变”政策,全县取消了“三提五统”的提取,农牧民负担明显减轻。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9元,增长8.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805.7元,增长 7.6%,其中:农民1051元,增长 8.5%,突破千元,牧民2773.8元,增长
    6.6%。
    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根据青海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海晏县积极筹措和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担保基金,落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22.7万元,工商、税务部门免征下岗失业人员从业的税费8万余元,积极支持全县的再就业工程。2003年,全县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政府行为安置和临时性就业344人,其中:下岗人员30人,失业人员314人。
  九、保险与金融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两个确保”成果得到巩固,2003年,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18.17万元,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费112.68万元,发放率100%。全县新纳入城镇低保对象89户,29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 99.86万元,实现动态管理体制下的应保尽保。落实救灾面粉380吨,救灾资金2万元,解决了1023户4777名受灾群众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急需。
    金融运行质量稳中有升。2003年继续全力构建新的信用体系,积极开展“信用县”、“信用乡镇”、 “信用村”、“信用户”的四级信用体系创建活动。金融系统信贷支农力度不断扩大、效益明显。2003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193.1万元,比2003年初增加2650.5万元。其中:企业存款2524万元,增加691.1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113万元,增加1795万元,年内发放各项贷款5128万元,比上年增加873.4万元。
  十、助学、救残
    2003年,团县委、县妇联积极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献爱心活动,共得到国外爱国华人资助资金3.53万元,社会各界人士资助资金1.023万元,资助222名贫困学生,为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2003年初,在城镇道路建设中,县城主要街道建设了无障碍设施,并根据残疾人有关优惠政策的规定,减免残疾人税收8000余元,全县残疾人保障金足额收缴到位。
  十一、科技推广
    2003年,全县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提高实际、实用、实效的农牧业科技普及率和到位率。切实加强农牧民培训,努力培养每户一名科技明白人。到年底,通过 多种形式的科技宣讲和培训,把良种栽培技术、暖棚养殖技术、牛羊育肥技术、田间病虫害防治技术、畜禽防疫技术推广应用到农牧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科技含量。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宣讲30余次,培训农牧民629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4份。
  十二、精神文明建设
    2003年,大力宣传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各乡镇、各单位也制定了具体贯彻意见。海晏县电视台开设《海晏视点》专栏对破坏公共设施、乱倒垃圾等违犯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了连续追踪报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县城为重点的文明城镇建设成效显著。2003年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6次以上,使城镇环卫工作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有效地改善了城镇面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2003年新建州级文明单位12个。文明楼院1个。农牧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结合“非典”防治工作开展了农牧民家庭卫生清洁评比活动,继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工作,共评比“十星户”1496户。认真组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村)”军民共建、城乡共建等活动。为农牧民播放电影12场次,州歌舞团下乡演出4场。努力为农牧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03年又有5名贫困学生获得国家“西部助学开发工程”资助,其中大学生2名,高中“宏志班”3人。
    海晏县[Hai Yan Xian]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州境东南部,县府驻地三角城(银滩乡境内),距州府驻地西海镇15公里。人口2.3万, 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等少数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22.1%,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7%。 面积0.5万平方公里。辖1镇、6乡。古为羌地。汉时置西海郡,南北朝至隋朝属吐谷浑政权辖地。唐、五代属吐蕃王国,宋属厮。明、清后为蒙古族土默特部属地, 1937年设海晏设置局。 1950年成立海晏行委,隶湟源县,1951年恢复县建制,次年改为海晏藏族自治区,1953年设海晏县。地处祁连山系大通山脉西南侧,属河西走廊至柴达木盆地自然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30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湟水河、哈景勒河、宝库河、水峡河、大通河、甘子河等。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3.4℃,年降水量350毫米。工业和产业有冶炼、建筑、建材、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农牧结合,以牧业为主,主要牧养马、牛、羊等,其中细毛羊、牦牛以毛肉兼优闻名。还有鹿、獐、石羊、旱獭等珍贵野生动物和柴胡、秦艽、草雪莲等野生药用植物等资源。青(海)藏(西藏)铁路、青(海)新(疆)公路穿越境内。全县有中小学26所。医疗卫生机构8个。境内有汉代“西海郡古城”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汉代“石虎”、“尕海城”遗址和卡约文化“德州墓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十三、乡镇简介
    西海镇[Xi Hai Zhen]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镇。位于湟水河源头。州府驻地。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 还有藏、蒙古、回等少数民族。面积437平方公里。辖区内无村和会和居委会(正在筹建中)。1953年建达如玉藏族自治区。1958年至1993年为国营二二一厂驻地,该厂撤销后移交给海北州。四周环山,中间为沟谷滩地。主要河流有包哈图曲沁河,为湟水发源地。工业以电力、冶炼、化工为主。辖区内有州属同宝牧场,各种服务行业齐全。镇内的专线铁路和公路与青(海)藏(西藏)铁路、公路,青(海)新(疆)公路、湟(源)嘉(峪关)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银滩乡[Yin Tan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9公里。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蒙古族等,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10%,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5.9%。面积268.3平方公里。辖三联、海峰、黄草掌、三角城、西岔5个村委会。1949年设三胜乡,1958年并入海滨公社,1961年分设银滩公社,1966年改为三角城公社,1978年更名为银滩公社,1983年改为银滩乡。地处沟谷滩地,包哈图曲沁河流过境内。产业以商贸、酿酒、畜产品加工为主。农业以种植青稞、油菜为主。牧业以养殖羊、牛为主。青(海)藏(西藏)铁路、青(海)新(疆)公路穿境。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海郡古城”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虎王府”。
    青海湖乡[Qing Hai Hu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辖乡,省绵羊改良基地。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2公里。人口1565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5.8%。面积482.9平方公里。辖莫湘滩、同宝2个牧委会。 1958年成立青海湖公社,1959年并入甘子河公社,1962年分设青海湖公社,1984年改为青海湖乡。地处湖滨滩地、山地。纯牧业乡,牧养牦牛、细毛羊等。青(海)藏(西藏)铁路、公路穿境,交通便利。197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农业先进社队”。
    哈勒景蒙古族乡[Ha Lei Jing Meng Gu Zu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辖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4.5公里。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4.6%。面积394平方公里。辖永丰、哈勒景、乌兰哈达3个牧委会。 1949年属蒙旗乡,1953年为北山蒙古族自治区,1958年属海滨公社,1983年改为哈勒景蒙古族乡。地处青海湖北部沟谷、山地。产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纯牧业乡,牧养牦牛、细毛羊等。通县乡公路。198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托勒蒙古族乡[Tuo Lei Meng Gu Zu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46公里。 人口0.1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6%。面积466.5平方公里。辖托华、德州2个牧委会。1949年属蒙旗乡,1953年改设北山蒙古族自治区,1958年属共产主义公社,1964年设托勒蒙族乡,1970年改为托勒公社,1983年改为托勒蒙古族乡。地处湖滨滩地、山地。产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以牧业为主,牧养牦牛、绵羊、马等。青(海)藏(西藏)铁路、青(海)新(疆)公路穿境。境内的“卡约文化德州墓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滩乡[Jin Tan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10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族、藏族等,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2.2%,藏族占总人口的3%。面积902.9平方公里。 辖岳峰、东达、海东、仓开、光明、道阳、新泉、姜柳盛、金滩9个村委会。 1949年属车泉乡,1953年属海东区辖乡,1958年属海滨公社,1961年分设金滩公社,1966年改为下巴台公社,1978年复名为金滩公社,1983年改为金滩乡。地处沟谷、山地,包哈图曲沁河流过境内。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等。青(海)藏(西藏)铁路、青(海)新(疆)公路横贯境内。1994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全优乡镇”。
    甘子河乡[Gan Zi He Xiang]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76公里。 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8%。 面积902.9平方公里。辖甘子河、峨日、热水、尕海4个牧委会。 1949年沿旧制设达如玉乡,1953年改设达如玉区,1958年并入共产主义公社,1961年分设甘子河公社,1962年改为甘子河乡,1970年又改为甘子河公社,1983年复称甘子河乡。地处沟谷滩地、山地,哈尔盖河流经境内汇入青海湖。以牧业为主,牧养绵牛、牦牛、马等。境内的“尕海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北蛋糕店:

海晏县主要网站:

·中国各省人口排名
·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全国行政区划代码及身份证号前6位查询
·全国各地车牌号对应地区查询
·全国各地长途电话区号及邮政编码查询
·中国各省市区蛋糕配送范围一览表
蛋糕网.com 蛋糕网.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0 zgmh.org
中国花卉行业咨询委员会唯一指定电子商务网站 ICP备09021725号
蛋糕配送QQ:1397488186  972445352  电话:18939884868
配送区域: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东 湖南 四川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云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陕西 山西 河北 河南 山东 湖北 安徽 海南 内蒙古 新疆 甘肃 贵州 宁夏 西藏 青海 广西 远近郊查询   热门蛋糕店 北京蛋糕店 上海蛋糕店 天津蛋糕店 重庆蛋糕店 广东蛋糕店 湖南蛋糕店 四川蛋糕店 江苏蛋糕店 浙江蛋糕店 福建蛋糕店 江西蛋糕店 云南蛋糕店 辽宁蛋糕店 吉林蛋糕店 黑龙江蛋糕店 陕西蛋糕店 山西蛋糕店 河北蛋糕店 河南蛋糕店 山东蛋糕店 湖北蛋糕店 安徽蛋糕店 海南蛋糕店 内蒙古蛋糕店 新疆蛋糕店 甘肃蛋糕店 贵州蛋糕店 宁夏蛋糕店 西藏蛋糕店 青海蛋糕店 广西蛋糕店 香港蛋糕店 台湾蛋糕店 澳门蛋糕店